这本书在半年前便翻开了,看了前三章,当时兴致一般,遇见了其他好书就暂且放下了。如今再度拾起,从头开始看。此次依旧兴趣不算太大,有种能扫多少扫多少的感觉,看得也比较快,所以其实无法给出一个整体的评价。但书中一些段落还是让我想到了一些值得一说的东西的。

  第一是监狱。上一本有关监狱的书我想是《肖申克的救赎》吧,那本是小说,这本是自述,情况更加真实一些。书中多次提到,监狱里的时间过得很慢。这个慢的意思是生活节奏变慢。平时很快可以达成的事情,在这里却需要很久。发一根新牙刷需要半年到一年,收一封信至少需要半年,曼德拉还因为手稿被发现,被剥夺了四年学习的权利。在这里,时间的单位仿佛成了年,而外在的世界却时刻发生着巨变。这种时间感我现在只能靠想象去感受,像《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挖逃生通道花了二十多年,而在我们阅读者(或观影者)眼中,不过一会儿罢了,其中的艰辛与忍耐又哪能体会?在事后轻描淡写地说多少年“一晃而过”,而在实际经历时,恐怕还是一天一天的度过吧。

  和做事情变慢相应的,就是人的易老,当曼德拉七十多岁离开监狱时,他本人感觉还富有活力,可以继续完成他的未竟视野,而其实时光早已在他的身体上刻下了刀痕。在时光魔爪下的不仅仅有他,还有他的家人与朋友。前一面还小的孩子,下一面早已长大、成家,甚至离世。我不禁想到《星际穿越》中男主角看到若干年后家人的影像时百感交集的场景,我像出狱时也类似吧。时光无言,而在监狱的漫长日子中却会积累出很多失落与痛苦。

  第二是自由。如这本书的标题,我想这个话题是很难绕开的吧。书的主体都是曼德拉回忆的经历,直到最后几页,才忽然用总结性的语言,抽象地谈了自由的概念。“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渴望着自由,因为我生下来就是自由的,我以我知道的各种方式享受自由”“只有当我开始知道我童年的自由之梦其实是幻想的时候,我才发现,作为一个年轻人,我的自由已经被剥夺,因此,我开始渴望自由”。自由如同空气,在一个健全的体制下,是一个人生来就应享有的,而早期的非洲则如同太空之中,几乎是无自由可言的。于是有了抗争,而非洲的人民甚至没有争取自由的自由,直到最后,曼德拉的老年,他们也仅仅是获得了“争取自由的自由”罢了,故称“漫漫自由路”。

  非洲的体制不是我想讨论的重点,我想说的是,是人,束缚了人的自由。此时已不是远古时期,人类需要与自然作艰苦的斗争。限制非洲人自由的人,也是他们的同类——人类。但我想,在早期,其实限制自由者并不把非洲黑人当成他们的同类,就如同历史上奴隶与奴隶主,天生有了一层界限。有界限,便有歧视,便有不平等,于是自由便无从谈起了。等级制度是和利益挂钩的,最初非洲人被视为黑奴,劳动力被无情地剥削,而在平权之后,他们也渐渐被那些剥削阶层认为,的确是“人”了。其实我曾经想过,人与机器(进一步说,人工智能)在某种层面上也是如此的关系。现在机器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工具”的状态,是无“权利”可言的。而若哪日兴起为机器的平权运动,恐怕有一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那些和我们有巨大差别的“机器人”,也能被称之为“人”,也有他们自己自由的权利了。

  曼德拉在最后说,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都被剥夺了人性。真正的解放不应该只针对被压迫者,更应该针对压迫者,剥夺别人自由的人,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写惯了长文,千来字的文章我想都会被我称之为短评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