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对幻想类的文章大致有两大块的划分,奇幻与科幻。两者的差别主要是有无科学性的描述或解释。

  魔法、精灵、虚构的世界这类元素一旦出现,便会被我归于奇幻,而科幻更多的与物理等科学学科相关,飞船、人工智能是经常出现的词汇。其实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无非是方便人对事物归类,降低思考时的难度罢了,不过一旦贴上了这个标签,阅读时的心态就会发生改变。比如一本书先被认定为科幻作品,在文中若是时常不加解释地引入一些超现实的设定,或者只是套了一个科幻的壳讲得都是非科幻的内容,总会让我稍有些别扭,如果故事不能成功吸引我的话,往往会成为一个让我心里不太舒服的点。举个例子,随随便便超个光速的科幻还是会让我在心里咯噔一下的。

  其实这种心态也是我不太看好大多数打着反乌托邦旗号的作品的原因,反乌托邦和科幻这两个标签总是一同出现,结果既不像《1984》那样给我一种窒息般的压抑,又不能像平时所见的科幻作品那般给我探索科学真谛的冲动,不过是随随便便来个看似正义的组织,一帮看似更正确的要反抗组织的主角,然后就演变成了打怪升级勾心斗角之类的琐事,总觉得是够不上反乌托邦和科幻这两个大标签的。但如果是认定为奇幻,我则会在心态上放平很多,设定什么的一旦接受了就没关系了,只要故事好看就行,逻辑不出矛盾,不随便开挂就行。但其实之前提到的那些“反乌托邦”作品,说是奇幻其实感觉也是怪怪的。总之其实我大多也是凭感觉吧,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在看完一部作品后,才会有一个直觉感受说这应该是科幻还是奇幻还是其他什么的。

  我觉得以上的文字简直就是离题万里(orz),其实我要说的重点应该是魔幻吧。

  最早遇到这个词是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里吧,不过因为有现实二字,这个魔幻就显得不太合我胃口,总之当时我看《百年孤独》的时候是乱乱的。另外此前看的《海伯利安》,虽然说是科幻巨作,但是其实我觉得科幻成分其实并不高,更多的是讲了一些令人着迷的故事罢了,而这些故事其实是偏奇幻或者说魔幻的(尤其是第一个十字型的故事)。再加之近来看了博尔赫斯的一些作品,回忆起了最早他的《沙之书》给我的感觉,心里魔幻这个标签渐渐脱离了奇幻,独自成型。它们给我最直观的区分就是:奇幻给出的是一个世界的超现实设定,而魔幻从现实出发,让人不经意间走入超现实的境地,模糊地讲,有种玄玄的感觉吧。

  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玄玄的感觉。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它探讨的话题涉及了一些哲学性的命题,如时间、空间、生命、宇宙、真理、无穷等,这些词一旦出现(无论是字里行间还是文意在我们脑中形成的概念),就会给人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感觉。博尔赫斯写得都是短篇小说,我想短篇小说也是承载魔幻风格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短篇里可以不加解释,悄然从现实向魔幻过渡,而在读者体会了魔幻世界的一隅后戛然而止,让读者用想象将魔幻加以延伸和补全。而如果在长篇中,则会落入交代太多而啰嗦,体系庞大而容易缚住手脚的境地。不过也还是可以做的比较好的,毕竟《海伯利安》的第一个故事还是很有魔性的。神秘的十字形、永生、死而复生这些词在脑中蹦出来就会在心中激起波澜。

  短篇小说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不需要过多的情节,可以直奔主题。如《沙之书》全篇寥寥几页也就是讲得“我”得到了一本无穷尽的书这一简单的事实罢了。情节不是重点,现象才是这些短篇小说的核心,情节不过是包装罢了。看《沙之书》我不太在意“我”怎么得到沙之书,怎么放弃沙之书,更在意的是沙之书是怎么样的。《阿莱夫》中我对主角怎么看到阿莱夫不太关心,却对作者对阿莱夫的描述很感兴趣。因为前者让我感觉到这些都只是平凡的现实罢了,而那些神秘的沙之书或者阿莱夫的出现则一下子让作品谈论的话题升级到了哲学层面,而这点在科幻小说里可能要通过起承转合讲述科技种种最后来个小小的升华时才会出现,而魔幻的作品跳过了中间过程,直接进入了最后一步。所以当我看完博尔赫斯的魔幻作品时,最大的感受一是有毒,二是科幻在魔幻面前简直就是最平凡的现实。

  忽然觉得这篇文有点写得太乱太散了= =不管了就当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短篇小说的优势在某一程度其实也是它的劣势——它讲得模糊。博尔赫斯的小说向我们展现了魔幻世界的一隅,但那一隅之外呢?管中窥豹,能保证管外的真的是一个豹子而不只是一块豹纹小布片吗?《阿莱夫》中提到“我”在地下室看到了近乎真理的东西,那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博尔赫斯没有细说,交由我们自己想象。这就像给了我们一面镜子,只能映出我们心中有的东西,却难给我们的心中增加一些新的概念性的东西。换句话说,作者告诉我们它“有”,却没有告诉我们它究竟是什么?这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不明觉厉却发现一无所获的状态。但我想博尔赫斯的小说的作用在于,让一些意象(“翻不完的书”、“梦中造出的人”等)用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方式刻在了读者的心中,而这些意象可能本身的意义有限,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容器,一个很好的联想的开始。这让我想到了《逍遥游》,那条大鱼,那只大鸟,能告诉我们什么吗?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意象罢了。在未来的生活中,这个意象的容器可以融进很多生活的理解,当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时,这个容器(或者上面提到的镜子的比喻)也就能包含更多的东西。

  暂时还有四分之一没有看,先提一提我印象深刻的意象或者情节吧,其实每篇都能展开写一写联想到的东西呢。。

  《圆形废墟》梦中之人

  《巴别图书馆》宇宙是个图书馆

  《交叉小径的花园》故事循环构成迷宫

  《秘密的奇迹》时间真空

  《另一种死亡》记忆的真实性

  《阿莱夫》地下室阶梯上的真理

  《沙之书》无穷无尽的书

  《无可奈何的奇迹》一手放到另一只手里就会变多的石头

  Ps.这篇文还是太乱了,无论是整体上的结构还是细节的表述,感觉都有种言语无法描绘心中感受的感觉,可能这也是魔幻的魅力所在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白了反而局限了它的内涵。所以说最短的魔幻小说应该如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