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申请季圆满结束,这三年的努力为我赢得了未来三年的好去处,我也将从冲段少年 变成衣服初段了。在这一节点,我想可以为此前对于“理想的生活”的探讨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为未来的生活指引出新的方向。

  以往一系列的文章,寻获了理想的生活各式各样的碎片,有关科研、娱乐、旅行、朋友、哲学等等。而在此前的闽南之行后,我忽然想点出一条主轴:我理想的生活是快乐的生活。这句话需要一些具体的界定。

  首先要区别于及时行乐。我对娱乐活动与快乐体验作了些许比较,发觉两者不直接是相关的。这里娱乐活动被我泛化为“需要精神力的活动”,可以见此前的讨论 。不同活动所需的精神力不同,所带来的快乐体验也有所不同,将四个梯队的活动做适当的调配,才能让生活里充满持续的快乐。

  此外,我越发认定,我所谓的“快乐”的发生点往往不在活动当时,而在活动前的期待当中。或许这有一些生物学上的解释(比如多巴胺的效用),但在此不妨以我近日所遇到的一些事情为例。第一件便是得知申请结果的消息,我是首先收到一封询问我是否对某学校还感兴趣的邮件的,这封邮件基本意味着我能获得这个学校的职位,而正式的文件在当日晚一些时分才发给我。前一个消息虽然没有完全坐实我获得职位的事,但却一下子拔高了我的期待,由此在当日的火车上,让我沉浸在快乐的体验中。而后受到正式的消息时,这份快乐便没有当时那么强烈而纯净了。对强烈程度可以有如下解释,即我在当日已为此感到快乐一段时间了,对快乐的阈值会上升。而对纯净程度的感知则更让我感到差异,因为在事情未完全落定而又有很大成功可能时,我的心思会专注于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快乐也是自发的、甚至不太经过理性思考的,我望着火车窗外略过的风景,便感到事物的和谐美好。而正式的通知下发后,我的第一反应反而是如何去处理后续的事件,心态更注重务实这一侧,所感受到的快乐更多的来自于“长舒一口气”的感觉,而且甚至会有些许掉入新的漩涡或者面向新的挑战时由于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慌张。

  因为我收到了两个职位,其中后一个比前一个更抓我的心弦,所以上述期待到坐实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两次,我也由此更加明确了两种心态下的差异。在此不妨多陈述一些关于第二个职位的心境,留作经验的记录。当我受到第一个职位时,我脑内想的第一个事便是去询问第二个职位的情况(我所谓的务实的事),当时心中依旧因为不确定性而感到上下波动。当我得知第二个职位更为明确的消息时(即在我前面还剩一位,而职位也还剩一个,意味着就看前面这位的选择),我的期待性被更加的拉升,因为此后的状态对我来说便像是投一枚硬币猜正反了。在期待和不确定性双重效应下我度过了虎年春节,此时也谈不上快乐,只是放空大脑去等待。而当大年初一晚得知非正式消息时,那时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强烈而纯净的快乐,这种快乐占据着我的大脑,使得务实的想法都往后排了,当然半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后,我收到正式通知时,我脑中的务实思想缓缓抬头,所感受到的快乐已不再像此前那样快乐与纯净。次日和后面几天,我则更多的着眼于未来事务的安排,至此已从快乐的状态回到了日常的心境了。当然这两回经历,我想在未来回顾时,依旧能够为我带来持久的回忆性质的快乐,就像获得本科学校的通知的时刻那样,被我在近几年不断地回顾而给我带来新的快乐与前进的动力。

  第二件让我感受到期待的快乐大于等于沉浸的快乐的是闽南之行。由于疫情及一些个人安排,原本我在家的十四天变成了二十一天,春节前的出行计划也做了一些修改,以至于在我踏上去往闽南的火车时,我心中还未又强烈的心情波动。现在回想,可以将此归结于我对闽南之行没有预先的确定安排,所以并未产生具体的期待之情,只不过着眼于逃离此前的生活而已(这点可以在下文再详述)。随着闽南之行的行进,我的旅行心境发生了几级跳跃,仿佛一个游戏老手速通前几个简单关卡那般。最初的晚上和第二个半天是我本科期间的旅行模式,即(高阶版的)吃喝逛景点,这样的旅行生活在我大四期间达到了顶峰,而所去的闽南城市恰好是那时因为特殊安排一楼的小城。这段时间内也混杂了些许学术讨论,将此前旅居的状态也做了一些投射,但因为处于我在等职位的特殊情况中,此次出行的重点并不在旅居。第二阶段是租车带来的开图,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随意的去往城市周边的不那么重要的景点而没有什么心里负担,如果不靠谱的话立马驱车跑路也问题不大,这一阶段可谓是博士期间出行的主要模式。而第三阶段则让这次旅行更为值得铭记,因为我们探索出了新模式的出行活动,且完美整合了此前出行开发的活动,这便是走向东北式的洗浴中心。对此的探索源于大四哈尔滨对浴场的初次尝试,在二探锦州中得到逐步升华,而桂林三亚的网吧开黑之路也是一条副线——洗浴中心实现了对浴场、网吧、住宿甚至影院的整合,在有好友一同出行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绝佳的选择,只可惜当我们调查其他城市时,发现相似的场所可遇不可求,南方式的足浴汗蒸场所提供的服务与我们的需求并不对口,还是东北式一站式娱乐贴合我的胃口,让我甚至感受到了罗马人沉迷浴场的心境。

  似乎对具体的经历陈述的有些详细而忽略了对心境的分析了,不妨略提几句。整体的经历十分惬意而快乐,但如果细究快乐的强烈与纯净感,我想其巅峰在于初入洗浴中心时四处探索潜在设施时的期待之情,当然此后在圆形浴缸中泡澡、在网吧中打出经典对局、在包场的影院翘着脚看了小众高峰电影的经历,都是一等一的快乐体验。这次经历也又一次的拓宽了旅行的边界,让旅居中“居”即生活的部分产生了更好的融入。在我心目中,四海为家的可行性(在中国)又上升了一层。这也让我明确,这种与好友外出、拓宽生活边界的模式正是我理想的生活。

  那么科研、哲学阅读等活动在生活中的位置该如何安放呢?实际上,在上述理想生活实现之前的奠基,正是科研与哲学。科研作为我的事业,一方面为我提供经济来源(虽然现在没有)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给我带来长久的与持续的快乐,让我不至于沉湎于安逸的享乐。因为我深知,旅行的生活虽然一时快乐,但这快乐来自于新鲜感和对新鲜感的期待,而持续的新鲜感需要更强大的探索能力,这种能力会在我的科研生活中得到锻炼,也会在我的哲学阅读与思考中得到升华。没有科研与哲学底色的快乐寻取,最终也容易走向空虚。因为我才会特别强调旅居,其中“居”的部分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科研前进与哲学思考,也蕴含着旅行的酣畅淋漓后的小憩与总结。

  由于我对快乐的理解加上了期待的部分,即快乐的感受是当下的快乐一直到未来无穷远处快乐的加权平均,旅行中的新体验能让我收获许多当下的快乐(虽然细分而言,也有这一瞬间的快乐与一小时后的快乐的加权平均)。而科研的快乐则加强了未来部分的快乐,由我的“快乐积分公式”也能给我带来快乐的感受。至于哲学,有消解过去的症结带来的快乐,也有对未来展望带来的快乐。在此也顺便回收一个此前提出过的事,即科研生活和哲学阅读两个需要第一梯队精神力的活动的安排。经过对康德《三大批判》的阅读和近期对代数拓扑的学习,我觉得哲学阅读所需的精神力并未明显超出数学课程,而后者是被划分为第二梯队的,所以我现在倾向于把哲学阅读也放在第二梯队,二把哲学思考即博文写作继续留在第一梯队,至于与朋友的哲学讨论,其实可以放在第四梯队即能让我回复精神力的那一层面。对于数学课程与哲学阅读,我的感受也趋于相近,即我需要积攒足够的兴趣与动力,然后在短时间内攻坚获得收获。这儿数学的例子是我此前拖了一学期的代数拓扑的学习,在假期时连着花了几天终于搞明白了个大概,哲学的例子是我进入康德世界后接连读完了三大批判,比既定的计划要早(原先是春节期间读完,结果元旦后就读完了),而对于之后的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虽然趁热打铁买了书,但目前还没有积攒出足够的动力去读,此前草草翻过费希特,昨天尝试看谢林发现属于值得一看但需要花一定的精力,于是便觉得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去开启阅读,这个状态和我学代拓的状态是类似的,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也被我比作了姜先生的《同调论》,书虽薄但真正读懂需要下功夫,草草略过可能啥也没看懂。哲学阅读被放在第二梯队,其实也体现了我自己感受到的精神力的提升。既然已经被放在第二梯队了,那么其实不太会和科研产生竞争关系,而更多的是在科研局部陷入停滞的状态下用作调剂与补充,以及拓展新思路的妙计。我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就不必纠结说要专门留出科研的时间拿来搞哲学阅读了,因为当科研高歌猛进或者我的哲学思考十分活跃时,我会自然地倾向于做那些事,而当前进过程受阻时,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和哲学著作的阅读也确实能改善我的状态。这样每时所做之事都是顺遂自心的,不必因此前“欲望的撕扯”而感到痛苦。换句话说,我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预先设定了一个判定模式,此后只需要“随心”选择即可。这也是让一个想法内化于我的生活而不必再为此劳烦的办法。

  最后,站在如此的生活主轴之上,再去回望以往分析过的四种生活状态,即在家、在学校、在国外、在旅行。当时的生活主轴是专心科研,所以四种生活状态均有可取之处,而如今在家已不是一个好选择,这也是我年前始终想逃离出去旅行的原因,在学校和国外两者的差别在于中外生活的差异,最主要就是吃喝与日常生活的便捷程度,当然还有安全性层面。随着我对国内学校状态的熟悉,所带来的新鲜感会丧失一些,以至于需要更多旅行来补充,而国外的生活在修改生活主轴后,不再仅仅是宅着自己做三餐饭,或许在疫情之后的世界能有新一时期的探索空间。对于旅行,我发觉,重要的除了所选的城市,身边志同道合、选择相近而又互相产生启发与影响的朋友也十分重要,和不同状态的朋友的出行,带来的旅行体验差异巨大。在国内的旅行生活在这两年内,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朋友们的新点子新探索是离不开的。而在国外(的旅行生活),其困难的点或者说新的挑战则是遇到或者磨合出新的旅伴,而这其实是第二容器中所遭遇的一大问题。正如我会到本科学校一段时间后,终于有勇气去正视和解决第一容器的问题,我也希望能在未来走向国外时,对第二容器的问题也有一个完美的解决吧。至少现在第二容器中事业层面的问题在我获得理想的职位后已经可以淡化许多。

  或许让我在此再明确(或重新提出)第二容器的问题吧,一个是科研应如何与我的生活结合,我为了科研前进需要在生活上做何种程度的让步,这一部分的回答实际上便是上文;第二个是在国外更为异质化的环境下,如何建立像国内这般亲密而自适的朋友关系。国外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潜在的丰富多彩的朋友,但同时也为维护和创造优质的朋友关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一是因为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的差异导致的思想与着重点的差异,二是国外不便捷、异乡异客的生活环境带来的交互中更多的敏感性和易误解性,或者说来到国外的人们往往心中背负着什么,或许是利益或许是前途,以至于维护朋友关系不会成为第一要义。第二容器的最后,我认为这些现状使得建立我原先想要的朋友关系是不可能的,以至于我产生了对自身的转向,反而影响到了在国内的与人交际的模式。在对国内朋友的交际模式的提升后,不知道我能不能、敢不敢再次扣动这扇更坚实的大门呢?愿初段少年放下心中的包袱,再次尝试用真心换真情吧。“指向自我”的生活模式,远远不如与朋友共同提升与前进的多彩生活。

13:55 2022/2/4
(准)初段少年衣服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