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适合啃大部头,因为有大段连在一起的时间,只要保持一定的耐性与毅力,便能在受到较少干扰的情况下读完篇幅令人生畏的大部头。

  这部《全球通史》上下册共120万字,去除中间断档的天数,确实在读的时间也就三四天。我不敢说我看得多么仔细,但我敢说我算是达到了我想要的阅读效果。通史在我眼中本就是梳理性的,《中国人史纲》以百年百年来梳理,而《全球通史》则是按不同地区的关键性事件梳理。不过即使如此,因为对世界史没像中国史那样熟悉,粗粗读下一遍依旧有许多历史事件无法对号入座。而且这本书按不同地区梳理的结果之一就是,同一年代的事情会在不同的章节重复出现,所以时间感也变得模糊,对我个人而言似乎还是《中国人史纲》的效果更好一些。

  网上对这本书的言论依旧是褒贬不一,其中一点是这本书对中国历史描述的一些史实错误,这点在我看过《中国人史纲》后犹能感觉,但我仍持一种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就像《菊与刀》只是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人,也有大大小小的错误一般,这本书中的中国历史也只是美国人,或者说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眼中的中国。在阅读时只需时刻提醒自己,这不过是一家之言即可。

  不过有关褒贬问题我再次还想再多说几句,像《中国人史纲》、《全球通史》,或者一位同学提到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我在网上都是看到过负面评价的,而且有一些已经强调这些书“不值得一读”、“误导”,但我仍旧抱着虔诚地态度阅读了,并且依旧收获颇丰,同时也对这类负面评价渐渐也有了自己的考量。我还是倾向于这些“名家”笔下的著作都是值得一读的,它们或许观点角度有些偏,可能还有致命的史实错误。但他们就像引路人和传道者,让我们接触历史这条道路。不过这里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永远在被引路,永远在门口徘徊,也是不明智的。我想,入门性性质的书也的确需要浅尝辄止,但一开始上来就是专业书,似乎也未免枯燥。毕竟,这只是兴趣而已。只能说没有最好的书,只有最适合某个人某个阶段的书吧。

  不论好坏,这本书的确是呈现给我一个历史的概貌,和《中国人史纲》书评中提及的类似,历史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所以仍能引发许许多多的话题。况且这本书在每一编(也就是一段时期的历史)告一段落时,都有一个“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提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这倒是很启发我。下面写的很多话题都出自这个模块。

第一个话题:环境决定论。

  同为蓝星上的人类,发展了同样的时间,人与人的差别居然比人与狗的差别还大(这句是笑言)。里主要考虑的是不同地区的人,指欧洲的“文明人”和非洲、澳洲的土著人的差别。为何如此呢?其实这个问题在《漫漫自由路》的阅读中就萦绕在我脑中。答案肯定不是种族主义者口中的“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的差别。这本书给出了一个解释:赋予人能力的基因本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所处不同的环境,所以人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书里有句话我觉得很不错:社会群体进步程度,取决于是否有机会吸收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历史涛涛,支持这个观点的例子一下子就从我脑中崩了出来:一是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二是非洲、澳洲土著与欧亚大陆交流甚少导致文明极度落后。

  作者把这样的观点放在书中,必然也是安排了文字对此加以论证的。而我也乐于接受这样的观点,而且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加以引申。不仅仅是一个民族,但对一个人的发展,交流使人进步这样的论断也是令人满意的。对这个观点本身似乎我已无什么好添加的,但从这个观点推导出的结果,倒是值得我们关注。近代史几乎是欧洲人和美国人主导的历史,同样占据这个世界大部分土地的非洲美洲澳洲土著却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想到土著人在“文明人”的坚船利炮面前无能为力的样子,不禁让人感叹,同样是人,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第二个话题: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

  书中提及,人类早期,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而随着文明程度的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愈加明显。在书中,不平等的起源是文明建立在纳贡关系而非血缘关系上。学术性的讨论似乎有点班门弄斧,我只能谈谈我最直观的感受。因为人与人能力的差别,不同人对环境的控制力不同,能力弱一些的人选择在能力强一些的人手下劳作。但这还称不上剥削,当文明的发展使人对物质有了更多的追求之时,便会使那些能力强的人但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考虑而忽视了能力弱者的利益,慢慢便演变成了剥削。对文明造成的不平等,我觉得有点像进步路上的赛跑,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快慢便会造成不平等,但从绝对性来看,跑得快的和跑得慢的在对环境的控制力上都得到了提升。如书中所言“文明带来了不公平和剥削,但在历史上前进了一大步”。

第三个话题,人类的前进之路。

  这个话题在开篇便提出,在结尾又再次展现。随着进步的脚步,人类对环境的控制能力不断提升,这体现在对自然知识的获取上。现在在这颗蓝星上,人类基本能算是最大的控制者,人类需要前进,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而“如何使自身不断增长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智慧相平衡”,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词义辨析是一个能让人想清楚问题的一个方法。知识是我们控制环境的媒介,告诉我们“能不能”,而智慧则是我们控制环境的态度,是“做不做”。如今科学界蓬勃发展,人类掌握的知识每分每秒都在爆炸性的增长,而运用知识的智慧,则像是饱经风霜的老人总结出的一点一滴的经验,需要人们静下来仔细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人类的敌人只有自己一方面是好的,这肯定了人类目前以来达到的成就,但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劲敌,人类前进的脚步能否依旧迈大迈稳,边看智慧的掌握程度了。其实我也想过,若是此时再给人类安排一个敌人(比如《三体》系列中的三体星人),是否能够促进人类的进步。不过那样的话,人类又要和史前时代一样,整日生活在不安之中了。

  还有一些话题,如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汉字使得中国文化得以长久统一,此前的书评中有所涉及,在这本书中又得到了肯定与延伸,但在此便不多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