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与生活
当我打开这个文档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非常奇妙的事:上一篇文章是在22:35开始写,而如今正是22:36。突然想起初中一般十点就睡了,而在初入高中还是保送生时,睡觉的时间延拓到了十一点,还记得当时在新生群里吐槽一不小心就到了22:22。大概从那时起,晚上十点便成了我思维活跃的时段吧。
为什么突然想写点东西了呢?因为最近突然提起了博客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这儿已经闲置许久了。不仅如此,自从来到大洋彼岸,我大学以来记日记的习惯也逐渐消失了,同时还有阅读、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我曾经考虑过务虚和务实的问题,如今的的确确是进入了完全务实的状态了。
我的大学生活经过数次重心的转向,曾经阅读、写作、思考,将大学生活中的点滴都看作值得珍藏的回忆,也曾经将生活排满,用高效决策将众多事务挤压进醒着的每一刻。每次转向其实都有明确的结点,一般是一篇博文或者某日的日记,而当记日记的习惯丢失后,仿佛生活中缺少了某种推动力,运转大多靠“惯性”。这并非指生活失去了方向,生活依旧有方向,每天起来都知道需要做什么,也能够有心情与动力去实现它们,但却是进入了某种既定轨道。这种感觉,似乎是中学时代三年级的重演,毕竟现在也恰好进入了三年级(或者说大学的后半部分)。但其实又细有不同,因为不再有人强制拉着你复习高考了。
不知怎的,如今常做回档的梦,一般是回到高中,需要重新高考,同时却保留了大学的记忆,但发现失去了曾经的运气,仿佛整个世界往后倒了几年,却只有我还保留着未来世界的记忆,心智也已成为一个大学生。而今早则是直接回档到了初中,依稀记得在梦中还狠狠踹了什么东西一脚,因为有了此后的记忆,回档后就没那么拘束吧。但其实在潜意识中,我大概还是畏惧那种受到管束,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的感觉吧。
不同点正在这里,如今没有被迫,或者说没有由外界导致的“被迫”。如今的状态,是不是应该叫作“主迫”呢?主动地使自己迫不得已。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提起过,比如在那段排满每一天的日子里,但那段时间内,那些排满的事,大部分还是我自己想做的(至少当时看来,现在可能觉得整体而言比较失败),加上有日记中的思考不断提醒自己,也算是挨过来了。而如今则是在思考上全面逃避,直接的体现是此前打开文档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写什么,明明每天生活的经历其实丰富多彩,有惊喜也有值得记录的失落,但却整体地,不愿去面对。曾经有个借口是“在外应该专注于学习,这些事可以先放放”,但我其实早就知道,这种借口都是中学时代家长老师蒙人的话,因为有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而且“专注学习”是没有底线的,我也无法做到充分利用所有时间。但我竟然让自己相信了这个借口,而后却把这些时间拿来放在我曾经认为是浪费生命的活动上(比如一遍遍地查询某些动态)。综合而言,不过是利用一个借口将原本用于思考的时间转移到了放弃思考上而已。
由于没有思考,没有外在的转向力,生活便遵循着我所谓的“局部最优”运行着,就像空间中的物体沿着测地线走一样。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出什么大问题,而且也的确是“好的生活”,即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我借以抹杀自己的反思机会,让这种生活状态不断保持,在生活中只做务实层面的思考。或者说我也在害怕,害怕引入务虚之心后这种看上去会给我优秀外在回报的生活节奏会崩塌。但依旧是早先的比喻,思考对我来说像水库中的水,如果不以写作、与他人深谈等形式泄水,终有一天是会满出来的,而这边是转向的时刻。
写博文算是大泄洪,写日记算作小排水,在这半年来,这两者遭到断绝,于是只剩下和他人深谈。但很遗憾,此前我在大学最失望的一点便是,没有遇到像初高中朋友那般,能够两人在湖边散步闲谈的人。三四人及更多的场合是有吧,也不能完全抹杀大学的朋友们。但我的表达欲会随着人数增加而递减,三人时,可能有些话便不说了,四人时,可能更多谈眼前之事(如在哪儿玩),五人及以上时,便着重于娱乐了。对我来说,最为轻松的聊天状态,大概就是没有目的的两人散步吧,那种状态下,才会有一种进入思考状态的感觉。所以上次和一群同学围坐着谈论非日常的东西,十多个人的状态下聊出了三个人时我愿意敞开的聊天深度,着实是有些让我惊讶的。
或者与人在聊天工具中以文字表达,偶尔也能起到阐明思考的作用吧,但曾经认为这种方式的思考无法记录,可能就随时间流逝了(不像文章可以回顾)。现在则是很久没有和人在聊天工具上谈深入的话题了,都是务实的日常。我出来的半年里,原先大学中的同学,与我单独聊天的人少之又少,也是侧面体现出我大学在与人深入交流中的失败吧。不像与中学同学,有些话更愿意说出来。其实原先大学中的一些朋友,我还是很愿意深聊的,只是因为始终没有这种时机(如两人闲逛),只能说明大家(包括我)都太“忙”了,也就是以忙为借口将原本用于此的时间挪为无聊的刷动态吧。
如今放假已经一个月了,由于有暑期科(zi)研(xi),每天的状态就是学习,但反之每晚回来时则有空余的时间,而且一般没办法拿来继续学习。此前我一般用于无聊的消遣(刷动态之流)或者看剧看动画,现如今想着,这时间不如拿来写日记吧。写日记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意味着我需要面对自己,反思自己,时常借助思考的力量而非生活的惯性前进。当然一般搭配的是阅读,但我前段时间想重启阅读没有起效,看了王小波的一些作品和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然后就放着了,还是用那个借口来固化自己的心态。前些天看《伊利亚特》,也是看了几章就放在那里了,反而继续进行着每晚浪费生命(在大一大二的我看来)的活动,希望借由写日记带来的思考习惯,带起对阅读的兴趣吧。
生活的惯性是单纯的输出,而只有阅读和思考能够有输入的作用,我觉得我已有许久没有得到输入了,靠着原先的思考储备,虽然对大学剩下的阶段应该够用,但谁知道未来呢?我曾经想着大学不再会遇见像高中那样的烦恼,只是以书后闲想不断积累我的思考即可,不需要如“务虚与务实”这种生活反思性的文章来促成自己的转向,但如今看来,路还很远啊。
23:38 2018/6/26
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