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最近的写文频率堪比周记,我还在不断地尝试和体验中配置生活。

  前文决断前的徘徊 尝试消解自我剥削的生活状态并提供替代,算是消解了一个压力源。然而过往的一周仍然让我身心俱疲,这应了我此前所言,当一个大问题被消解后,许多原先被遮蔽的小问题便会浮现出来,甚至有些新诞生的小问题是来自于原先大问题的碎片。我要做的是继续试着将这些小问题一一击破,由此达成理想的生活。

  如今这类文章曾在博士最初的半年高强度出现,我称之为务实性的文章。曾经我沉浸于务实,深感内心的空虚却仍旧靠着自我剥削前进。如今在已安顿好务虚的情况下,再回来写这类务实的解决具体问题的文章,心态倒是放轻松不少。这类文章倒逼着我进行细致的思考,由此配置出新生活的雏形——毕竟以往的四种生活模式都因自我剥削的消解而不再实际。

  上篇文章某种意义上大幅降低了压力,由此我也能放平心态面对周一早上的工作,借由周期理论,我尝试在中午先睡了一觉,然后在醒来后的下午一两个小时进行科研心态的准备(指看剧放松),四点后进入科研沉浸期,中间抽空吃了晚饭后,直到晚上十一点突然有了科研的灵感。我需要在周一憋出个想法是因为周二有三场与合作者的讨论,此时的事前准备已到爆发期后,次日的讨论进展顺利,将我从过往两个月的摸鱼状态一下子拉回了事业中心。科研乘风而起时并不被我归于自我剥削,而正是科研吸引人、给人带来快乐的点,只有在无风时鼓足腮帮子吹气才算是自我剥削。

  然而此时周三早上的工作果不其然打断了前两天攒下的一股劲,并且周二结束后并没有刻意划出一段恢复期(因为已不早了,必须先睡了)。周三下午借着前两天的余波又向前赶了一段,但已让我觉得力不从心。周四上午勉强完成了应做的科研计算,便不再自我剥削叫停/减少了科研上前进的心力。而后的周四下午又需要工作,且加上了一个额外的监考任务,使得周四晚的我身心俱疲。我明确这段时间应为恢复期后,开始展开看剧、B站视频、电影、哲学书、小说等的逐个尝试,结果发现都难以专注与提不起劲。我顺着过往的惯性思维希望向国内的同学寻求心理支持,却因为时差草草收尾。身心疲惫的状态下去上周五早课实在煎熬,结束后在办公室放空大脑小睡了一下,才恢复些精神迎接中午到晚上的研讨会(seminar)应酬。这部分有着事业带来的快乐的促进,状态还行。但在最终面对自己挑的又贵又难吃的晚餐而又强忍尴尬聊着应酬话题时,我着实有些绷不住。周五晚的放松也并不成功,此时身体的疲惫甚至占据了上风,让我不再挣扎直接上床睡觉。结果做了个噩梦让我半夜醒了,更让我意识到压力的存在和心灵的疲惫。

  上文陈述得如此细致(和以往抽象结论隐去背后事件不同),是因为我惊讶于短短五天内压力就能积攒到如此高的程度。这周开始时我便已和几位同学周末有约,加上叫停自我剥削后周末应该不会强行工作和搞事业,所以我明确知道周末时会有许多丰富的手段释放压力。而上述的情况让我意识到,目前的状态下周末恢复的状态最多坚持到周三周四,这就产生了一天的断层。这一环节接续不上的话,以后周四周五可能就会变成黎明前的黑暗,更何况有时黎明后还是阴沉的天。

  至此来分析一下压力的来源吧。首先是工作,上一篇文章分析的压力原因(强制切分时段)在这一周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前两周运转良好是因为还未正式引入事业。事业自身也会带来压力,叫停自我剥削可以除去压力自身带来的压力,但我仍需要面对事业中较为正向的压力,也正是这些压力敦促着我继续向前而非就地摆烂。

  由此之外,第三类压力在这周浮出了水面,即是与同事社交的压力。这一点容易与工作压力混为一谈,但我所指的工作压力指向的是备课上课等授课相关的活动,而同事社交压力则是在工作中与同事必要的接触带来的压力。前一个是对事的(或者说抽象的人,即学生群体),后一个是对人的(或者说具体的人)。更精确地说,我需要适当维护自己在同事心目中的形象,由此要做一些与我本心略有违背的事情,因此会带来压力。举个实际的例子,身心俱疲时,也需要对人笑脸相迎。工作中有同事(即教学组或系里的工作人员),事业中也有同事(同方向的同学和科研工作者)。事业中的同事社交压力则也需要和同辈压力做一些区分。老实说,由于目前我的步子相对较快,我并没有特别大的同辈压力,反倒担心给身边的人带来同辈压力,这种担心也在某次和朋友的谈话后被消解。这里的同事社交压力与工作中的类似,亦即为了维护一个不差的评价,至少要做一些基本的表现,比如找点话题、组织活动等。这些事倒不能说多违心,只能说潜在的会带来压力。工作中都是“要”做的事,而同事间则是“应”做的事。前者可以被认为成“不想”做的事,而后者谈不上“不想”,只不过不是我“想”做的事,那便自然会带来压力。

  上篇文章中提到如今的状态有些类似,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没想到一语成谶,如今第一容器中特有的压力即上述提到的同事压力也一并出现了。第一容器问题最终的解决是严格区分了同事和朋友,意识到同事活动中是无法诞生朋友的,因为此时共同活动要么是大家都不太想做急着分锅的(如工作同事),要么是大家有各自前进方向而无法全身心共享的(如事业同事)。而与朋友一同进展的活动,则是达成双方兴趣契合点,是双方都想做并希望一同去实现的。以往努力避开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的坑,没想到还会反过来踩一脚第一容器的坑。好在过往的经验能让我及早抽身,避免投入过多的心力在塑造优质的同事关系中。但避坑的结果同样只能消除压力自身带来的压力,无法消除第一层基础的压力,所以我仍需要花费一定的心力去维持最基础的同事社交。

  目前我仍在同事社交上投入了超出基础水平的心力,因为我原来希望将周五的应酬聚餐仿照着驻京办活动进行改造。如今看来,定性的差异决定了席间的社交不会像驻京办时那么轻松随意,尤其是我无法在席间吐槽糟糕的食物,还需要尝试缓解报告人的尴尬。好在搞数学的同事们都还比较随意,使我不至于翻大车,但几次的经验下来,我需要花费一些心力才能达成无功无过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容易费力不讨好。这便让我有些退缩,甚至想恢复到最基础的活动维持中了。

  究其原因,当然是连续踩雷了数家餐厅。这里的压力便在同事压力之上,多加了一个是否要给所有餐厅判死刑的决断压力。这种压力会在决断结束后消失,但如果决断结果是负面的,便会形成一个长久的压力,即周边并没有好吃的餐厅。说得更抽象一点,这其实是一种“无法缓解压力”带来的压力,这也是周四周五让我状态极差,以至于周五晚做噩梦的原因之一。或者换句话说,压力地出现本身是正常而不可怕的,无法缓解压力以至于压力的堆积才是更值得注意的。上述工作、事业、同事的三种是压力的“开源”,而此处吃不到好吃的则是压力释放的“节流”。如今,我身处对美国(能吃到的)食物决断的边缘。如果下了最终负面的论断,

——

  上午在写下上述逗号之后,忽然被一段有意义的谈话打断了。言语间正好谈及我思考的问题(抽象化的部分刚好在上文准备完毕,所以讨论起来十分容易),得到了一份十分优秀的见解:如果把人的满状态称之为精力值100%,那其实当天消耗到20%便可以差不多停止,转向恢复精力的活动。如果低于20%,睡一觉次日醒来很难回到100%,往往只有80%,几天下来,初始值或许连50%都没有了。此外,博士/博后面临的工作与事业的活动往往是高强度且一整段的,如一项活动会消耗30%的精力,那么当一天完成两项活动后精力值便处在40%的尴尬点。当时会觉得还有精力继续完成一项活动,而且会觉得就此休息有点荒废时光,但如果再开启一项活动,剩余的精力值便只有10%了,低于了临界值。这一点实际上与我周二的情况十分类似,因为我周二恰巧展开了三个项目的讨论,次日或许只恢复到80%,那周三再度消耗精力时,周四与周五就崩盘了。40%节点时合理的做法是,做一些容易停下来的活动,我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便是写一些paper里杂项的部分,或者可以听个在线的报告之类的。或者就此看哲学书,此前看不进哲学书是因为精力值已经低于10%。总得来说,能和人面对面讨论这些还能收获一些方法论,是十分令人快乐的事,一是遇到问题的我并不孤单,二是确实朋友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新的见解。

  继续接着上文的话说吧,本来其实话头也快说完了。如果下了最终负面的论断,到可以中止这方面的探索,而转向其他方面(如遇见新朋友),当然如果几条过往走通过的道路都探索失败,那就是整体的负面判断,我也就安心回归第一理想生活了。

  但在此之外,我想还有另外一个话题值得我反思与探讨,那就是ban/pick理论。由于过往的经历,我手头有许多试验过的活动,它们之中有些我明确知道不适合我,或者不适合当下的我,那么我会直接不留情面地把它们ban掉。但有些活动,则更像是某种舒适区,我在舒适区中会获得一些快乐,但长远来看有些损害,并且也丧失了探索的心力。其中的例子就有“一个人打dota”,还有上次ban掉的“和父母长时段的规划性的聊天”。如今这周的经历,让我觉得或许该把“向国内同学寻求情感与精神支持”也摆上ban位。其一是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往往有各自的关注点与眼前的烦恼,有些可能还比我更为紧迫和重要。我对自己生活的设计纯属锦上添花,靠自己的挣扎或许完全可以化痛苦为力量。在一些重大的结点确实可以寻求朋友的建议与支持,但普通的情况下,或许等我精神与心情值在更高的水平上,分享快乐比分享煎熬更能给我带来长久的快乐。我更愿意成为一个朋友中发光发热的人,至少是以闪耀的思想相互碰撞的人,而不是成为满嘴牢骚的泄气者。或许有时我只是需要有个人听我吐槽,写文章是一种方式(近来密集的文章便是结果之一),可能还可以尝试对着录音的手机吐槽,假装另一头有人在倾听。这倒是有点像“国王有个驴耳朵”的故事。

  不论如何,如今每周体验新的生活并做出调整,某种意义上符合了我需求的“新鲜生活”。当然我更向往的是持续向好的新鲜生活,但如今不断尝试走出舒适区,直面现状并与之对抗的日子,久而久之应该也能让我闯出一片新的天地,再不济也只是摸清楚天花板然后跑路罢了。

23:12 2023年2月11日
两场聊天和一场聚会后心情大幅好转的
衣服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