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上一篇文章 可以看作上一人生阶段的总结,而这一篇文章起,或许我又开始了新阶段人生的摸索。好消息是在上一阶段的末尾,我已经处理完毕过往的大多数问题,在新阶段时便不会有太多的负担,也不必靠着更换容器回避过往的痛苦。所要面对的,只是当下与未来的新挑战。

  标题直接对应于生活的物理比喻 ,在对过去的解答-续2 里我也有过回顾,这篇文章可以看作这个话题的延续。理想的基态的三条特质“不会快速疲劳的身体与规律的生活、令人愉快地吃喝、轻松的工作状态”,可以与最近的时光一条都对不上——近日处于“激发态”。此前的文章生活的极限 可以说已经拉响了警报,而现今则处在我刚从较为混乱激发态回归后的怅然感。

  倒不是留恋澎湃人心的激发态,如今我依旧处在激发态的余波中,学术上依旧可以高歌猛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在两段激发态周期的间隙,希望调整并塑造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的基态。实际上以前的文章已经把我想要的状态阐述的很清楚了,只是“怎么办”这一问题再一次的出现了。对于以往务实的生活,我对“怎么办”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措施(“比如调控快乐值”),而这种应对措施的最终指向是更好维护学术状态。如今的生活加入了务虚的元素,而“怎么办”这一层面却值得进一步的讨论,如此“务实”地去维护务虚的生活,或许本就是一种自相矛盾,但我依旧想去尝试。

  务实层面可以调控快乐,即拿一部分时间去做必然能换去快乐的事。而务虚层面,快乐是结果,并不是能够主动寻求的,而是在一些活动后自然而然来到的。这一层面,我也曾提出过“精神力”的理论(欲望的撕扯 ),将生活中的活动按照精神力的需求分成四个梯队,科研等活动(第一梯队)比较消耗精神力,需要出行和社交(第四梯队)补充精神力才能施行,普通的刷剧打游戏(第三梯队)只能恢复部分的精神力,能支持学习知识这类相比而言不太消耗精神力的活动(第二梯队)。按照这一理论,如今我不过是需要出行与社交补充一下精神力,使得我能够充满热情地投身到科研工作或者其他需要高精神力的活动中。

  而现在的我,则希望在已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再另外寻找一种解法。这或许是科研思维影响所致:科研中,用一种新的看法去解决以往已经解决的问题,往往能够做更多的推广。(此处是不是应该找时间写一写第三篇“科研随笔” 了)此前生存与生活-续 中情况也是类似,我在已知理想的生活的一种解法后,还希望去寻求第二种解法。这或许是未来一个阶段的大方向,毕竟拥有更多的解法,或许能够激荡出更多的想法,而且也能够灵活切换应对不同的生活环境。

  这篇文章至此写得非常“空洞”,看上去只是频繁地在引用以前的文章(创造不存在的citation么,笑),但实际上在我脑中,则是搞清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必经之路。或许科研式的思维已经侵蚀、改变了我,但或许正是我的思考模式塑造了我的科研模式。总之这篇文章至此的核心问题变成了,“什么是核心问题”。上面的“第二解法”论可以看作明确了“核心问题”,那下面便让我来试着描述第二解法需要应对的基本环境吧,在这边文章中便得到完整解答是不太实际的。

  首先是时间支配度。这一点在以往的文章中有提到,大致情况是,在国外的生活往往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但面对如此巨量的时间本身便会形成一种压力,“家中”、“学校(北京)”、“旅居”等生活模式下,自由支配时间被一些活动占据(比如和家人、朋友的日常吃饭,比如基本的出行通勤),剩下的时间如果被合理利用,反倒不必面对过量时间带来的压力。

  《生活的极限》这篇文章中道出了更加复杂的情况,那便是精神力、体力和血条之间的平衡。这一视角下,可以更加精细地拆解巨量时间带来的压力。做一个类比,有一些RPG游戏初始时往往有捏脸环节,仿佛可以高度自由地定制外表,但实际上微微调整鼻子眉毛,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大会注意到(往往角色还都是背对着玩家的)。时间支配度上的情况也是类似,看似总的自由时间变多,但实际上这部分时间中有一些是需要分给精神力、体力和血条的维护上的。其他生活模式下,这些事情的维护被封装进一个默认值里,往往不必特意留心便能实现地很好,正如上次我回顾基态时,觉得令人愉快地吃喝这一条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而如今则是一件非平凡的事。我当然可以花一定量的时间在吃喝上做提升,但我此时我却要花费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换回默认值中的基本状态,这之中一来一回的选择和安排,反而不如默认值设定好来得方便。

  吃喝是个维护体力值的问题,令人愉快地吃喝是一个维护精神值的问题,这里便已有问题的两重性,这些则是理想的生活的第一解法中自然而然被处理了的。而在吃喝之外,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基本的安全本身是维护血条,而安全被打破则会影响到体力值,安全感地丧失则又影响到精神力。在第一解法中,我可以让渡一部分基本的时间,换来整体而高效的统一处理,然后我便可以在剩下的时间中更为专心地创造与享受理想的生活。如今我也可以花费一定时间做一定的提升,但立马会遇到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以至于最终往往选择花费少量的时间,获得不如第一解法中完善地应对方案,然后将多出来的时间匀给意外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套用一句常被提及的话,就是“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种基本环境或者说设定,原先往往被我在正向的意义上利用,因为我自认为在时间管理上比较优秀,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展开高效的爆发。以往我做的便是短暂牺牲花在维护体力值上的时间,进入高效工作的状态,加上对精神值的监控,这种状态积少成多能让我快速地在事业上前进。前段时间的激发态时的初心,也是类似,而且大背景是我放弃了回国享受第一解法的PlanA而选择了注重学术的PlanB。这段时间看《命运石之门0》里的beta线,便感到有一种相应的心态:当初已经下定决心从alpha线离开,便希望维护好beta线的安好,即使在短暂跳回alpha线,也不再留恋而是会选择回到beta线。虽然大背景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正如我此前所谈,至少这次的选择不是在两件痛苦的事中选择不那么痛苦的,石头门里则确实是这样,所以0中历经艰难才会终于明白beta线的安好也是无法守护的,最终才造就了本篇中石头门线的成功。“欺骗世界”这一想法中承认已发生的,不抹消alpha线上痛苦辗转的经历而是去接受,但微操成不同的走向,这种精妙的处理或许真的只有体会过beta线的痛苦才能认识到。虽然提出这个想法的beta线的主角已经没有机会享受到石头门线的美好结局了,如今的我则是需要在经历、承认并接受两种生活模式后再创造出新的解法。

  虽然认识到如今的处境,但我对第二解法还没有什么头绪。好在第一解法中有许多运行良好的想法与经验,这使得我在遭遇挫折打击时,也有更强的承受能力,往往也有现成的一些应对措施,虽然无法完全照搬但毕竟可以治标不治本一下。近来也在看一部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十分喜欢与认可那种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而又再度出发的勇气和坚毅。也去回看了一下前作《人生第一次》,但发现深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或许不仅是作品质量的差异,更是看作品的我处在不同的心态之中了吧。刚才在翻找过去文章 时发现一段很合适的总结:至此,我并未给出一个成型的结果,只是在原有理解的重述过程中寻找到了未来思维的方向。早先是 “探索世界的丰富多彩”,此前是 “认识自己的所感体会”,而如今则是 “构建思维的系统体系”。我其实已完成了当时提出的这一方向,这篇文章之后,未来思维的方向则是“构建人生第二次”。

22:25 2022/7/26
近期小版本更新频繁的
2.022f(1月a在家,2-3月b旅居,3-4月c在校,5-6月d独居,6-7月e科研激发态)
衣服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