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这篇文章是前段日子的小结,思来想去,还是仿照前两篇文章取了标题生存与生活 。标明“又一”,是因为这篇文章并非延续此前的话头,而是在同样的背景下另起一支。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会把写完上篇文章 到现今这一个月的时间,称为“生存”,而以此为界,我希望再度回归“生活”。这里或许可以适当做一个名词辨析,按此前所言,生存意味着所作所为指向未来,以当下的紧绷换来未来某一期许的实现,而生活意味着指向当下、享受当下,不会为下一时刻而担忧或期待,而又能处于高水平地过渡到未来。这里的生存与生活之辨或许又可以与过往务实与务虚的探讨做一些联系与辨明。后者更多的指向心态,而前者则指向感受。
  
  具体而言,当我认为自己完全以务实的心态过日子时,我会强制减少务虚的活动(如社交或出游)使得自己被迫以主业填充时间,这种情况下当然由于精神力难以得到补充而十分容易变得无聊而无趣,所以我是认可其必要性而不愿意再度回到务实的心态的。今年以来由于境遇的变化,我逐渐重新梳理与树立了务虚的心态,所以在这一层面其实问题已经解决地差不多了,自我隔离的日子的规划与效果是很好的展现。

  进入新阶段后,生存与生活则成了一对新的值得深究的词语。上文指的“感受”,潜在地便指向某种被动性,即我被动地要活在生存的日子里。这里的“主动”“被动”当然相对模糊,因为我当然永远留着一条洒脱放下直接跑路的道路,只是说在人生的大致前进轨迹(一阶导数)中,显示地更为被动。具体而言,我需要预先规划许多事,以至于真正面对时能够游刃有余,这种预先规划,于我看来便是生存。再具体一点,我甚至需要预先盘算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吃什么,否则便会陷入饿肚子的风险。只能说我越发觉得“饥荒”是一款模拟现实游戏了,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个能住的“小家”,但还是要随时预备着食物以及额外的怪物入侵。体力值、精神值、血条三要素的讨论在此前的文章里也十分详尽。

  近一个月来,在日历上提前记下当天要做的事已经无法满足我的要求,我需要直接开个记事本,把未来一周的日期一字排开,安插上每个时段重要且紧急的活动,再在那些空闲的时段放下重要而不紧急的活动,并且还得预留一些时间给紧急而不重要的活动。至于不重要不紧急的活动,则被我彻底往后挪。期间我用了不少此前的小技巧,才使得自己尽可能保持游刃有余。包括但不限于用减法大砍刀 大肆删减多余的活动,不再因为未完成的活动感到时间与焦虑 还有时常用到的“24小时定律”(下午3点开始干活到晚上12点也有9小时),甚至超出了此前的“21天节律”(这次的阶段持续了近40天)。但如今是时候脱离这种高强度的“生存”状态了。

  虽然余波仍在,我圆上了八月份出行时落下的事,就必然得面对九月份为了赶工而先放在一边的事。近来又为十月下旬定下了一项重要的活动,所以眼前这段时间反而变成某种意义地过渡和休息了。但我心目中却并不想如此,因为于我看来,十月下旬的活动依旧是为了“生存”,而回来后或许又得忙上一阵以补上落下的事,如果这又是一个轮回,使我这几个月陷入无穷无尽的忙碌,那便真的让我倒退到大一下的日子了——那时的最终结果便是退出某些重要的组织。

  所以不仅要完成诸多事务,还得要过得有个生活的模样,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熟悉而又提升一个档次的挑战。活在晕头转向的忙碌中很容易,活在游刃有余的忙碌中,还得品出点生活的滋味,就不那么简单了。归根结底,还是我有些贪心吧,一边要承认着自己的界限所在,一边又还在尝试提升生活的品质和过好生活的能力。

  光有愿景或许还不够,或许让我来思考一些应对的方案吧,这看似务实的务虚之解,是否纯粹是空想还有待尝试。

  首先最容易上手的辅助手段便是设计一些常规的务虚活动。对我而言,运动、音乐、棋艺与牌类都被我排除在了“常规”之外,虽然这会大大增大设计的难度,但这正是一直以来我做的(比如过往的看纪录片、吃驻京办、逛博物馆)。而且目前我所在的城市也像北京一样,早就被我玩过一整轮了(瓦尔登湖、博物馆、烟花等活动对我来说都见怪不怪)。但正如度过了三四年的北京也能从不同的视角开发出新的活动,如今的波士顿或许也能整出一些新活。参照过往活动的起源,我认为还是得靠他人介绍,而这个“他人”又只能自己创造机会去寻找(过往都是恰好遇到在波士顿、北京的同学),于我自己,除了复刻过往的交响音乐会和吃龙虾外,似乎没法直接想出新的活动。但总之,这个大方向应该是对的,因为比起自己一个人盲目的尝试,从他人那听来并一同尝试则是成功率更高的方法。

  其次便是拾起七月份告一段路的哲学阅读,以20世纪的法国哲学为主线继续向现代推进,这和当年参观各省博物馆、了解世界各地局势、探究物理进展一样,属于一个长期性的专题活动,能让我在一段时间内零存整取般,整合空闲时间达到整体的提升。另一条暂停的专题活动当然是对国内各个边疆省份进行深入探索,哦还有一直搁置的欧洲探索之旅,近来时常一同出行好朋友(们)收获一笔巨额奖金,至少不用担心资金储备了,当年开启全国之旅也就是靠着三万不到的意外之财,谁曾想便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旅居这一理想生活的模式。原则上来说,出行中还包括中美进一步的探索和美国的国家公园,但这就有些画大饼了,未来三周不如想点实际的。

  生活的质量一大部分贡献来自于与有趣的人接触,回望两年前刚回北京,第一个月可谓是过得十分孤僻(有主动务实的原因),直到两个月后,日子才逐渐好转;数年前在波士顿的精彩日子也是从后半学期才开始,如今我不妨说服自己还在过渡期或者说积蓄期,如果学期末之前能爆发出闪亮的生活,那便还可以期待在长期的时光中把波士顿塑造成下一个理想的定居点。就目前手头经历的素材而言,还是有些拙计的,吃喝住行比美国其他城市方便不少,但依旧还无法吸引着长远地定居。

  今天的文章干货不多,这倒不是过去的日子过于务实以至于思想枯竭,而是过往的技巧刚好能够应对过去的日子里繁重的事务,我也没翻什么大车,所以大多是知道如何去做,只是需要时间去做罢了。但由于目前算是一个小转型的结点,所以还是写一篇文章权作纪念吧。

22:18 2022年9月27日
大概没有版本更新的
衣服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