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而不可及的“齐物” ——《齐物论》
对《庄子》哲学,我是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了解的,那时印象最深的是“辩无胜”的态度。后来课本上也学过《逍遥游》和《渔夫》篇的节选,其意境与思想都是我倾向的那种类型——自由、洒脱、有反思精神。此前还曾就《逍遥游》中的“有待无待”问题写过一篇《打死结的无所待》,昨日翻了一下,发觉那时自己的观点还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认为无所待几乎无法做到,不如放弃而选择有坚定立场的“有待”。现在看来,对“有待无待”问题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在《逍遥游》的书后闲想中或许会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