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与幸福
把包含父母的“家”临时搬到波士顿,剥离大部分旧有影响还兼带新的环境刺激,我自认已是“在家”这种生活状态能达到的极致。然而正如寒假实现或发现了“独自”旅居的生活的极致与瓶颈,如今我对“在家”的极致的评价也是能让我感到安心甚至有归属感,但仍有未被填满的部分,即并未达到我认可的幸福。
把包含父母的“家”临时搬到波士顿,剥离大部分旧有影响还兼带新的环境刺激,我自认已是“在家”这种生活状态能达到的极致。然而正如寒假实现或发现了“独自”旅居的生活的极致与瓶颈,如今我对“在家”的极致的评价也是能让我感到安心甚至有归属感,但仍有未被填满的部分,即并未达到我认可的幸福。
所谓务虚、复活,在如今的语境下指的是能不加掩饰的质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亦即“当下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而当这个问题有了“爱,然后数学”的回答后,下个质问便是“现在所做是否指向它们”或者“如何做才能指向它们”。我在一遍遍地拷打中完成自我认同,大刀阔斧地裁剪生活的支线而专心为主线服务。
近来用控制变量法把生活中不令人满意的点拎出来逐个击破,最终落脚在孤独上,而在参加各类线上线下的社交活动后,我忽然明白,我最为渴求的是陪伴。
信念是人生活的动力,我曾深信人与人的关系有比淡如水更为浓烈丰满的形态,没想到人们发明了另一个词爱情来描述它。
将过去、当下、未来(的自我)做切割,并选择注重当下的感受,将过去与未来都作为影响当下的因素。这一视角的诞生于痛苦、不甘、遗憾的时刻,却在实践中让我变得更为主动而减少了这些时刻的再度出现,于是它仿佛成了一张封印这些可能性的封条,如果我变得更为勇敢便揭开一些,如果处于低潮期便再度贴上。
朋友说我喜欢跟一些人在一起是因为归属感,而拎起了“对他人评价是自我映照”的锤子的我下意识地敲了一下这个钉子,反过来想,真的是这样吗?或者能否用更准确地表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