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信心
在反复向不同人重述上课的疲惫与生存的压力后,我逐渐感到这件事自身被外物化了,亦即,它成了既成事实和基础设定。另一件事便是第三容器曾经痛苦的源头,如今成了闲聊经历时很难避开的点,或者说是我懒得避开的点。看懂自己着实是一件难事,当我在不自觉地说一些事、做一些选择时,背后隐含着某种诉求与渴望。没有抓住重点时填补的活动,始终难以掩盖心中的空虚。
在反复向不同人重述上课的疲惫与生存的压力后,我逐渐感到这件事自身被外物化了,亦即,它成了既成事实和基础设定。另一件事便是第三容器曾经痛苦的源头,如今成了闲聊经历时很难避开的点,或者说是我懒得避开的点。看懂自己着实是一件难事,当我在不自觉地说一些事、做一些选择时,背后隐含着某种诉求与渴望。没有抓住重点时填补的活动,始终难以掩盖心中的空虚。
最近的写文频率堪比周记,我还在不断地尝试和体验中配置生活。
我不止一次提过,当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时,距离解决它就不远了。往往问题本身就是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在迈出一步前在原地徘徊。
短暂两周,我的生活状态发生了两次跌落,由此带来的突变和未适应,是个窥视生活本质的关键时刻。
即使我一再尝试否认,但恐怕容器的更新已经在一个个标志性的时刻中完成了。
写这篇文章前,有两篇博文跳入脑中,分别是19年数省周游后的行万里路,混乱的迷思 和21年走遍内陆省份时的行万里路而复读万卷书 。近来又实践了长达一个月的旅居生活,在国内理想生活趋于完满时,逐渐将视野放在了新的区域。
这回的主题终于不是与极限相关了,事业上的舞台终于搭建完毕,未来一段时间重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阶段,以时间换成果与以此带来的成就感。这篇文章则更关注事业之外的生活,或者准确一点,生活中的情绪与感受。能让我有闲心讨论生活而非生存,算是这一阶段比较好的信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