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连续工作,休息时段大多为半天,并不彻底。科研带来的成就感短时间覆盖了疲劳,但却像泡沫经济一样,迟早会走向破裂。

  起因是新学期我把和导师见面的时间调到了周二,周三则安排为洗衣服+逛超市+seminar,近几周还因为写报告的急切心情,把周三晚上也安排上了。原先与导师见面后当晚+次日一天的休息模式被我用这种方式强行修改了,但渐渐我还是发现,需要休息的心态还是会在接下来几天显现,不过是平均地分散在了周四到周一中,有时是下午睡一觉,有时是傍晚懒散一些。仿佛按下葫芦浮起瓢,我必须接受每周必需的相当于一天半的放松时间。

  为什么想到用调整到周二见面的方式来暴力改造休息结构,原因是暑假带来的兴趣的冲劲已经消磨殆尽,放松时刻的结构也被重新调整,近几周主要是看有趣的视频和大量的喜剧吧。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简单地用时间换放松和快乐,可持续性相对较长(几周到一个月)且快乐的递减性较低(除非看完了)。另一种类似的方式是游戏,但对我来说,游戏的可持续性几乎是永久(可重复玩),但递减性比较强。

  以上只谈到了一些现象,这篇文章还是想接着《快乐的源泉》 谈谈我在新的一年(农历)的具体操作和对应的发现。

  首先我的时间-快乐理论框架为,在目前即未来一段时间内(博士期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占到95%以上,它们仿佛我的投资资本,虽然源源不断,但保值率极低(时间不用就溜走了),我每天需要把这些时间投资到各种事情,以获得当日的快乐值和长久的个人提升。由于我对当下和未来看得比较平等,不希望为未来牺牲当下,所以在思考时会将长久的个人提升的影响(实际上是“认为自己得到了提升或一段时间后会提升”这种想法或期待)折算进当日的快乐值,这为科研等行为对快乐的加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快乐的源泉》的观点,快乐还是能够量化的,这种量化至少实现在百分比意义上,因为人生分为不同的阶段(中学、大学、博士等),基础环境不同会改变绝对值。为了简化模型,我暂时假定所做的每件事会带来快乐的分值(百分比)变化,大部分行为是正向的,少部分为负(下文会尝试详细举例)。由于一天所做的事有许多,有一些事件影响较小或者承期望为零方差不大的分布,所以便不考虑,只记录对快乐影响大于±5的事件(实际上往往以±10起步)。各个事件带来的影响是线性相加的(这个假设有待修改,但暂且使用),如果总体值大于50,则达到了当天的基本水平,可以认为这一天并未虚度。再往上每10分可以理解为一个台阶,≥85可以认为是完美的一天。这个模型对某些特殊且不可替代的日子刻画得不是很好,但对一般的生活还是足够描绘的。

  

  根据正月以来三周的记录做了个表格,实际我统计了每件事的影响,这里只是把总数列出来了。根据统计的事件,我划分成了如下几个部分:

  • 环境:目前的事件主要是阳光+10,一个好天气的确会给一天的心情加个底色,当然也不是每个晴天的加成都显性的计入,只有想到了晴天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时候才会被计入,三周里有四天吧。其实这点是“快乐值是相对的”很好的体现,因为只有在英国这种天气总是很差的地方,阳光才会被认为是心情加成吧。
  • 科研:这一块波动比较大,0~60都会有,毕竟是博士生活主要的快乐源泉,最理想的情况是每天都有点小突破啦。
  • 科研交流:这一项主要是每周与导师见面带来的加成(20~30)吧,由于见完面后当晚一般比较放松,所以每周二实际上容易飙到85。这一项也包含和其他科研人员的交流吧,但相对比较少见。
  • 学习:此前我做过一次科研和学习的划分,所以这里就单列出来了。由于这三周没有比较宏大的学习计划,也就是没有开拓新的兴趣领域,所以这部分的加成比较少,偶尔几天有20的加成。
  • 吃喝:这一项也是此前提到的,在家发现新的菜式一般+10,不过容易衰减,因为吃多了就觉得寻常了。出门聚餐如果遇上好吃的则会加的更多,可惜钱包不同意啊。
  • 游戏: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开放我心中游戏的权限,因为我对游戏的判断就是,拿时间换当日快乐值的一种交换,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如果目标就是让每天开开心心。但当我意识到这个判断时,游戏带来的快乐便会迅速衰减,即如果连续数日进行则负罪感迅速提升以至于游戏带来的基础快乐被抵消。与此同时,它带来的快乐也已经跌到10~20,无法撑起一天50快乐值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我玩一天游戏,我只会感到挥霍了一天。
  • 视频:这部分包括刷B站以及看剧、动画、电影等非学习类活动。和游戏的区别是,游戏是主动行动式的,而视频则为被动接受,时间-快乐转换效率相对更高,但优秀的作品毕竟有限,在看完优秀作品后便会迅速递减。目前一般的加成是10~15一项,但一天可进行多项
  • 休闲:这一项包括上述没提到的在家的休闲活动,比如看书、下午睡觉、和父母聊天等。把看书放在这一子类真是讽刺,但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可被视频代替的书籍类型已经接受度不高了(比如中东行记等,云旅游的视频带来的冲击力是文字没法比的,而且通过文字想象容易失真),对于学习类的暂时还在犹豫(究竟是听课还是直接看书呢?),当然前提都是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
  • 社交:一般和吃喝这一项有同时加成,因为社交一般就是出去吃喝聊天嘛,不过真也得看聊天的对象和话题是否有意思,从最简单的认识更多的人+10到聊有趣的话题+50都会有可能
  • 出行:因为疫情影响以及已经去过伦敦,这三周来都没啥出去玩的打算,暂无样例。
  • 负面加成:目前有没有好好干活的负罪感和疲惫感,具体的减分波动很大因为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心态,同样没做什么事的情况下,实现有预期和事先没有预期情况是很不一样的。
  • 特殊事件

  所以总的来看,可重复的快乐值大于50的一天的模式为,科研+20~60或者导师见面+30,视频+15,剩下用吃喝+10、环境+10填补,这也正是我这三周的大部分情况。前几天泡沫经济的事便是脱离了这种稳态而大大加重了科研的部分。虽然有些短期成效但不可持续,此外跳过了每周一天半的休息时间直接进入下一周的状态中,以至于负面的疲惫感不断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图里昨天的心情值十分低下的原因。作为回报,暂时打算这个周末都用于休闲娱乐性活动吧。只可惜立马遇到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寻找合适的娱乐活动。

  叔本华有一句话道出了他所认为的人生的悲哀: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但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在特定生活底色下的结果,对于当下的我,大概可以改为:生活在持续科研时疲劳的痛苦和暂停科研时不知如何娱乐的无聊之间摇摆。科研还未疲劳时对我还是快乐的(即上述的模板一天),我只是不得不再度接受“科研的疲劳需要必要的休闲(约一天半)去缓解”这个现实。

13:21 2020/2/15
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