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三部头至此终于全部阅读完毕,最后一本《人生的枷锁》本是“寒假共读计划”的备选,却因为开学后各种新书和事件的涌入而不断拖延,过了大半个学期终于开始阅读,而50万字、700多页的篇幅又有点让我望而却步,好在我还是利用空余的时间把它阅读完了。说实在的,一开始还是觉得毛姆写得有些冗长,两百多页的时候我就有种情节已经过去大半的感觉,谁知往后还是演绎出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说不上有趣,却让我的思路跟着主人公菲利普,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结尾处菲利普大约三十岁,而毛姆自己也说花了三十年去积累素材,作为一个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我有理由把菲利普的精神变化部分地看做毛姆思想变化的体现。当然同时,菲利普也作为一个独立于作者的人物,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Read More


  和《齐物论》比起来,这篇《养生主》算是非常短小精悍的,开篇一段“养生之法”,然后就是为熟知“庖丁解牛”的故事,接着一小段公文轩见独脚残疾者的惊讶和泽雉(野鸡)不祈于笼中的选择,最后一段秦佚对老子死后人们表现的评价,便了结了。总共七百来字吧,连一篇中学生作文的字数要求都没达到。然而在如此短的文章中,却仍有许多值得讨论的点,有时光是一句话,就能让人联想出许许多多的想法。

Read More


  女权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且近期还不断地升温。这种话题很容易成为相互人身攻击的载体,“女权婊”和“直男癌”这般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也数见不鲜。本篇并非希望深入探讨女权问题,毕竟这只是一篇近似书评的“书后闲想”罢了,大致只是希望将《海蒂性学报告》中提到的一些状况和由此联想的话聊作记录。此外,《海蒂性学报告》出版于七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四十年,其中的确也会有些落后于时代的内容,不过不论怎样,姑妄言之吧。

Read More


  写完《齐物论》的书后闲想来填《逍遥游》的坑了。

  上一篇文章提到我曾在学习课本上《逍遥游》节选的时候写过一篇《打死结的无所待》,那时对“有待无待”的选择和如今有所差别。具体在哪儿呢?我特地又把两年前的那篇文章翻出来看了一遍,其间也偶然瞥到了去年2月写的《偏执狂心语》,一句“我已经不会用褒义的词形容自己了”让我深感这几年来我的心理状态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的,当然我并不否定一年前的我和两年前的我的想法,而是认为现在的我只是过去的我的延伸罢了,毕竟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区别。

Read More


  对《庄子》哲学,我是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了解的,那时印象最深的是“辩无胜”的态度。后来课本上也学过《逍遥游》和《渔夫》篇的节选,其意境与思想都是我倾向的那种类型——自由、洒脱、有反思精神。此前还曾就《逍遥游》中的“有待无待”问题写过一篇《打死结的无所待》,昨日翻了一下,发觉那时自己的观点还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认为无所待几乎无法做到,不如放弃而选择有坚定立场的“有待”。现在看来,对“有待无待”问题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在《逍遥游》的书后闲想中或许会有所涉及。

Read More


  先摆四个字:强烈推荐!

  这是一本探讨心理学方法论的书,致力于澄清大众眼中对心理学的误解。而话题不仅仅止步于此,我在这本书中发现了对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叙述,这是让我喜出望外的,因为它为我此前希望探明的一些话题给出了不错的解答。

Read More


  这一次算是重读《浮士德》,起因是我某日我忽然想到的“寒假共读计划”,我的一位同学提及希望一同重读这本书,获得新的理解。而这本书(分两部)一直拖到开学两周才读完,本着增进理解的想法,我从图书馆借了我能搜到的所有研究《浮士德》的书(其实只有四本),快速翻阅了一下,补充了一下背景知识和各方的观点。

Read More


注:本篇涉及多部电影、小说等作品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假期里看了许多模糊虚幻与现实边界的作品,加之以前的观赏经验,在《禁闭岛》看到一半时,便猜出了主角是精分,一切都只是幻想。顿失兴趣,虽然还是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但也没再细究电影的细节。当时忽然有种对这类作品审美疲劳的感觉,感觉不是精神分裂就是多重人格,然后就是做梦,有种见怪不怪的感觉,以至于对之前想看的《穆赫兰道》都有点提不起兴趣,怕又是那种意义不明与看不懂,然后结尾来个简单的一切皆虚幻来搪塞。不过《穆赫兰道》虽然在过程中真的就是意料之中的意义不明,但看了一下剧情的大致解析,又觉得这部电影在题材上很有意思。觉得相似的作品看得多了,需要做一个小结来整理一下思路了。

Read More

Part A: By Clothes

  高中时候每个假期都会要求读某本书,虽然推荐的书目不一定有趣,但这个形式感觉非常不错,大家都看同一本书然后愉快地交流(or吐槽?)所以【寒假共读计划】就诞生了(不要吐槽名字 随便取的)
  以下是书目:

1.歌德《浮士德》

Read More